Industry News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行業動態
江西省文化中心江西的大地上,鼓角爭鳴中華自古尚文化,贛鄱從來重精神。"十三五"以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守正創新,強化文化擔當,在厚植人文上求突破、下功夫,大...
江西省文化中心
江西的大地上,鼓角爭鳴
中華自古尚文化,贛鄱從來重精神。
“十三五”以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守正創新,強化文化擔當,在厚植人文上求突破、下功夫,大力推動紅色文化、綠色文化、古色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十三五”以來,江西大力推進文化發展繁榮,全面推進文化建設與發展,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趨于完善,藝術創作活力充分顯現,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對外交流與合作步伐加快。
特別是2018年出臺《關于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著力推動江西文化繁榮興盛,凝聚起建設文化強省的磅礴力量,激勵全省上下朝著建設文化強省目標奮力前行。
文化強省,鼓角爭鳴,響徹贛鄱大地,催人奮進。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
文化的沃土上,繁花滿枝
回望“十三五”,江西的文化大事一件接一件,文藝精品一部接一部,文化活動一個接一個,向世界訴說著精彩的江西故事。
——文化設施逐步完善
2020年9月27日,江西省圖書館、江西省博物館兩館新館同日開館,備受社會關注。2015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由省圖書館、省博物館、省科技館三館組成的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互為依托互相呼應,成為江西最新的文化地標,這是我省文化設施建設的亮點之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江西省美術館……一批文化新地標陸續開放。
不僅省級文化設施得到提升,全省各地也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新平臺。“十三五”以來,我省加強省市縣鄉(鎮)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建設,星羅棋布的文化設施覆蓋贛鄱大地。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共建有公共圖書館112個,文化館114個,國有美術館45個,鄉鎮文化站1561個,村(社區)基層文化中心20686個,主城區和中心鎮15分鐘、一般村鎮20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初步建立。
這些文化設施,既美了城市的“顏值”,又提了城市的“氣質”,還豐富了群眾的“文化菜單”。從家門口的城市書房,到鄉村的農家書屋;從博物館、美術館,到藝術節、戲曲節、旅游節,再到“云課堂”“微講堂”……公共文化服務豐富多彩,讓人們深切地體會到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第七屆江西藝術節開幕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2019年7月23日,第七屆江西藝術節絢麗綻放。這是目前我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文化盛事,也是群眾參與最廣的文化盛宴,活動之豐富,持續時間之長,參與人數之多,前所未有。
“十三五”期間,我省成功舉辦全國采茶戲會演、全國高腔優秀劇目展演、第六屆和第七屆江西藝術節、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全省脫貧攻堅主題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全省抗疫主題優秀美術作品展等一系列展演展覽活動,極大豐富了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我省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探索,開展線上文化活動,將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豐富了人們的“宅”時光。
同時,全省各地也積極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廣泛開展“百姓大舞臺”“文化進萬家”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尤其是變政府“端菜”為百姓“點單”,將一道道文化大餐送上門,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十三五”以來,我省公共文化品牌亮點頻出,4個設區市列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8個項目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5家單位納入全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
2019年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開幕式
——文化精品層出不窮
藝術之花,綻放贛鄱。“十三五”以來,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行動,創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其中,贛南采茶歌舞劇《永遠的歌謠》獲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采茶畬歌劇《熱血山哈》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銀獎。贛劇《瓷·心》、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話劇《哭之笑之》、宜春采茶戲《月照山鄉》等一批原創劇目入選國家級舞臺藝術扶持項目。舞蹈《青花瓷》、旴河高腔·鄉音版《牡丹亭》、弋陽腔《方志敏》等多個優秀劇(節)目亮相國家級展演平臺。2016年至2019年,我省共77個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資助金額達4645萬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藝術創作生產的整體水平。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一部部文藝精品還是魚貫而出。
《永遠的歌謠》劇照
“十三五”期間,我省創新文化投入模式,設立江西文化藝術基金,激發全省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江西文化藝術基金是全國第三只、中部地區第一只省級政府文化藝術類基金。此外,我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藝術創作生產機制,建立健全集體組織下的主題文藝創作機制,推動文藝事業加速發展。
——文化產業碩果累累
江西文化資源豐富,“十三五”以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3.76萬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595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04.42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四。據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為986.81億元,比上年增加132.81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15.6%,占GDP比重為4.0%,比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2020年突發的疫情讓文化產業受到較大影響,面對壓力和挑戰,我省正面應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突破重圍,收效明顯。2020年前三個季度,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營業收入1561.20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6.6%,增速較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比全國增速高17.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二位。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483.12億元,增長91.0%。
“十三五”期間,我省加快實施文化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全省共有上市文化企業7家。2019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文化企業共22家、超5億元的文化企業65家。同時,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5家園區被認定為首批省級文化產業園區,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全國僅9家。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我省積極構建“1+N”文化經濟政策體系,加快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江西文化發展巡禮現場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
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達3萬多處,全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文物32.75萬件/套。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獲批,成為國務院批復設立的首個文化旅游類試驗區;贛南圍屋、景德鎮御窯遺址、萬里茶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4處大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全省共有343個中國傳統村落。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囊括全國考古領域所有獎項,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擁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實驗區2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60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0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77人,擁有國家級非遺生產保護示范基地4個、省級示范基地60個。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2019年1月,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國率先成立革命文物處。積極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制定《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經驗成為全國示范。全面推進紅色標語保護利用,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全省35處不可移動文物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數量居全國第8位;11市87縣列入國家首批公布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占全國總數的15.8%。博物館建設和使用成效明顯,全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181家,館藏文物達64萬余件。4個博物館陳展獲得全國年度十大博物館陳展精品獎。2019年,全省166家博物館推出各類陳列展覽680個,累計接待觀眾3360萬人次。
——文化“走出去”步履鏗鏘
“十三五”期間,省文化和旅游廳按照省委、省政府擴大雙向開放的要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搭建平臺、拓寬渠道、整合資源等手段,扎實推動江西文化“走出去”。“十三五”以來,我省共組織開展了64批次文化交流合作項目,涉及642人次。
著力進行對外文化交流平臺建設。我省與原文化部在葡萄牙合作共建里斯本中國文化中心。該中心作為國家級展示平臺,是中國政府在葡萄牙設立的官方非營利文化機構。除了承建中國文化中心,我省還積極參與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對口合作計劃”,不斷承接國家對外文化交流重點項目。著眼對外開放大局,我省不斷自主推介江西優秀文化交流項目并使之“走出去”。如今,越來越多的江西優秀文化品牌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聽見江西》全媒體叢書
希望的田野上,再攀高峰
回首過往,我省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鏗鏘有力、強勢躍進;展望未來,還需全省上下攜手并力,繪就更加絢爛多姿的文化強省畫卷。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文化旅游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沖刺關鍵期。“十四五”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將緊貼實際,突出特色,策劃實施一批引領作用好、落地見效快、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重要舉措,奮力推動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構建公共服務新空間。完善公共文旅設施網絡,新建省文化館新館、省非遺展示館,加力推進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抓好國家級、省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工作。
——推進文藝精品邁上新臺階。制定出臺《江西省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實施意見》,加快建立并完善劇本創作、劇目生產、劇場布局、演職員激勵等長效機制。實施文藝精品創作計劃,加強重大現實題材、重大革命題材、重大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策劃舉辦全國采茶戲會演等重大展演活動。
——推動遺產保護利用新發展。扎實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高標準推進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繼續推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依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國家文化公園、歷史文化名城,加快培育成全國一流乃至世界級的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區。實施江西文明探源工程,建設江西南方漢代文化研究中心。
——拓展文化交流新渠道。建設江西“中華文化走出去”項目庫,持續舉辦“一帶一路”江西文化國際巡展、特色文化交流展等品牌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撫州設立國家級湯顯祖國際戲劇節和戲曲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快建設省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國文化中心、新西蘭江西文化中心。
——培育壯大市場新主體。實施“龍頭培育”計劃,培育一批骨干文化和旅游企業、國家級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園區(基地)。實施“孵幼扶小”行動,孵化一批小微文化和旅游企業。進一步推進文化和旅游企業“映山紅行動”,爭取4到6家文化和旅游企業上市。
——打造文旅融合新標桿。實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工程。基于我省底蘊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資源優勢,聯合知名中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及專家力量,打造一批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制定“紅色旅游研學示范基地”“紅色旅游優質服務示范景區”等評定標準,創新舉辦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打造紅色旅游首選地。
——暢通文旅消費新循環。創建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打造一批集美食、娛樂、購物、休閑為一體的城市夜間文旅消費示范區、集聚區和文旅綜合體,加快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重要基地。
新的目標在召喚,新的希望在升騰,建設文化強省,期待著我們再出發、再奮斗、再超越。
來源:省文化和旅游廳